>>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富裕的强力引擎
2019-04-19 06:52:27   
2019-04-19 06:52:27    来源:宁夏日报

  核心提示

  在实施脱贫富民、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我区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快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的动力,在引导贫困农民走上富裕道路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以说,新时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有可为。

  土地变股本农户受益

  “去年我把家里15亩地流转给灵武市原野农牧专业合作社,又用土地证从银行贷款7.5万元入股合作社,到年底一算账,一亩地收入1135元,比种玉米或小麦划算。”4月17日,灵武市崇兴镇榆木桥村村民杨保军说。

  杨保军对自己当初的决定很满意,“贷款入股合作社后统一管理使用,利息也由合作社负担,我家一年仅土地上的收益就有1.7万多元,这好事以前做梦都想不到。”

  李伏兵流转了6亩地,并用土地证抵押贷款入股,一年收入6810元。闲不住的他还到合作社打工,每月工资5500元,“土地所有权改革让农民受益,我们不但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收入也比以前种地多得多。”

  去年年初成立的原野农牧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农户贷款入股扩大了养殖规模,流转土地种植饲草降低了养殖成本,合作社和农户获得了双赢。去年,杨保军等34户村民用土地证抵押贷款入股,年底共分红55588元。

  看到不用操心还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今年一开春,村里几十户村民都主动提出要用土地入股,面积约1000亩,这让原野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国军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觉得责任更重,“这样一来可以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年一定要好好干,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他说。

  规模经营催生种植大户

  把10亩土地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后,青铜峡市瞿靖镇蒯桥村村民袁来宝又在合作社干些锄草、淌水之类的杂活,两项相加,年总收入3万元左右,比过去翻了一番。

  2016年4月,蒯桥村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本村土地2850亩,村民则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不但获得土地股份的保底收入,还能享受经营收益分红,每亩土地年获利1000元以上。

  蒯桥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在流转来的土地中,还拿出680亩土地“二次流转”给村上的种植大户,让农业规模化经营效益惠及村民。村民马军从合作社流转500亩土地后,经营玉米制种产业,年纯收入可达20万元。“由种粮大户种植,监督管理更加到位,生产效益比合作社还要高出一倍。”蒯桥村村支书蒯文虎告诉记者,马军的做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发展农业。

  蒯桥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水稻、玉米制种、蔬菜产业等订单农业,效益很好。获益于浮动分红等收入,该村村集体收入比过去增加了5倍,达到30万元。不久前,蒯桥村拿出1万多元慰问村上的困难群众,还计划给村上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进行补贴。“村集体收入多了,就有能力给群众办实事了,村两委班子的威信也高了。”蒯文虎说。

  “过去,农民背负着欠收、价格等风险,加入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后,就能把这种风险转移给合作社,自己实现了旱涝保收。”瞿靖镇党委副书记杨天禄感叹,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农村“老年人种不动田,年轻人不愿种田”的困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动更多人走上富裕路

  2016年,中宁渠口农场红崖养鹅专业合作社通过实地考察,选择了投资小、见效快、劳动强度低的养鹅项目,但由于养殖经验不足、缺乏科学管理技术,养殖效益并不高。该合作社负责人汪毅说:“因为经验不足,当时进了2000只鹅苗,出栏的时候就死掉了一半,造成不小的损失。”

  经过3年的摸打滚爬,合作社已经初步掌握了养殖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规模,现有种鹅6000多只,育雏的鹅苗将近2万只,鹅蛋产量每天500到600枚,高峰的时候达到700多枚。“价格最高的时候,我们卖到一枚9.1元,并且现在价格在持续上升。”汪毅介绍。

  该合作社充分发挥枸杞的食用价值,在饲料中添加枸杞成分,提高了肉质和营养价值,深受市场欢迎。同时,经过不断摸索研究,合作社还探索出了一套循环养殖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鹅粪上到农田,节省了化肥又降低了农田成本。

  随着鹅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在该合作社打工的王登风今年60岁了,他说:“我这个年纪,去外面打工也没人要了,去年10月份到鹅场来喂养鹅,工资是一个月4000元,闲了还能回家照顾家里。”

  下一步该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并积极与中宁县太阳梁乡政府合作,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建档立卡户模式,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记者  贾 莉  杜晓星  王文革)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李涛